弟子规之家>入则孝

丧三年,常悲咽。

2022-06-29 20:53:31

“丧三年,常悲咽。”这句话出自清代李毓秀的《弟子规》第二章:入则孝

丧三年常悲咽的拼音、读音

  • sāng
  • sān
  • nián
  • cháng
  • bēi

意思是: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,不能随意离开。

丧三年常悲咽的意思是什么

父母去世之后,守孝期间(古礼三年),要常常追思、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。

丧三年常悲咽的注释

1. 三:这里指的是具体的数目,即三。

2. 年:这里指时间。

3. 常:原是指旗,后多表示规律以及时间上的频繁等义,这里指时常。

4. 悲:原指悲痛,后引申为悲愤、哀伤等义,此处指悲伤。

5. 咽:本义为咽喉,这里用作动词,表示哽咽、哭泣。

丧三年常悲咽的感悟

《弟子规·入则孝》“丧三年,常悲咽,居处变,酒肉绝。”对父母的哀思,自然而然的表现。《说文》“丧(喪),亾(亡)也。”丧礼、丧事、服丧之意。年,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。《说文》“年(秊),谷熟也。”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。《说文》“悲,痛也。”《广雅》“悲,伤也。”哀伤、悲哀之意。《说文》“咽,嗌也。”声音阻塞,哽咽。“居”古同“凥”,《说文》“凥,处也。”住所之意。处(處、処),《说文》“処,止也。得几而止。”居处是平日仪容举止、住所、生活处境之意。《说文》“变(變),更也。”本义为变化、改变。酒肉是酒和肉,亦泛指好的饮食。

《论语·阳货》“予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,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!”“丧三年”,这个“三年”是古代的礼仪,要服丧三年的时间,父母对子女是恩重如山,父母对孩子悉心照顾,一辈子不知花了多少心血,“丧三年”是孝子对父母油然而生的感恩与回报。“常悲咽”常常因为思念而悲伤哽咽,这是孝子自然而然的情绪。因为孝子几十年来念念都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,当父母离去,他很难接受,只要又想到父母,眼泪情不自禁就掉下来,所以是“常悲咽”。因为有这种感怀之情,才会“居处变,酒肉绝”,“礼”其实是发自一个人的内心,自然做出来的。守丧期间,生活起居要有所变化,不能贪图享受,不过花天酒地的生活。“居处变”,自然而然不会过奢侈的生活,也提不起对好的饮食的欲望,古代大都在喜庆的时候才用饮酒食肉的方式来庆祝,守丧期间因为悲伤,所以“酒肉绝”。

时代变了,但是孝道的精神是不变的,这是学习《弟子规》最为重要的态度,“丧三年,常悲咽 ”不是让我们三年不好好工作、不好好生活,不是让要哭三年。要知道,对父母的思念不是三年就停止的,而是要继承父母的志向。如《孝经》所讲的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”对父母最好的回报,那就是好好的生活、好好的工作、好好的学习,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,当今之世就有成就,能成贤作圣,这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,也是父母最愿意看到的。

意思是: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,不能贪图享受,应该戒绝酒肉。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