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赵桓简介(宋钦宗赵桓生平介绍)
【皇帝赵桓的基本介绍】
赵桓(1100年―1161年),北宋第九位皇帝(1126年1月19日—1127年3月20日),庙号钦宗。徽宗赵佶的长子,母亲为恭显皇后王氏。哲宗元符三年(1100年)四月生于坤宁殿,初名赵亶,崇宁二年(1103年)二月改名为赵烜,十一月改名为赵桓。徽宗政和五年(1115年)被立为皇太子。徽宗宣和七年(1125年)在金兵逼近京城开封的情况下接受徽宗内禅,即位宋朝皇帝,改元靖康。
即位以后,钦宗相继处决了徽宗朝的诸多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大臣,以维持抗金人心。钦宗在面对金兵侵略时战和不定,听信主和派大臣及道士谗言,罢免主战派人士,导致金朝攻破开封。钦宗靖康二年(1127年),钦宗以臣子的身份投降金朝,被掳至北境,于金太宗天会六年(1128年)受封“重昏侯”这一具有侮辱性的封号。南宋绍兴十一年(1141年)和议后改封为“天水郡公”。钦宗的具体去世时间正史无记载,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钦宗去世的消息传入南宋,南宋高宗谥其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,葬于永献陵。
早年经历
赵桓为宋徽宗赵佶的长子,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。宋哲宗元符三年(1100年)四月在坤宁殿出生,初名赵亶,封韩国公,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年),先更名为赵烜,同年改为赵桓。九岁时,赵桓被封为定王,后又加衔太保。宋徽宗政和五年(1115年),即赵桓加冠礼的次年,正式被册立为皇太子。在册立的仪式上,赵桓为了显示自己的节俭谦恭,对于繁复奢侈的太子礼仪“皆辞之”。
临危受禅
徽宗宣和七年(1125年)十月,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,直逼京城开封。宋徽宗与金讲和无果,十分恐慌,试图内禅皇位以逃避责任。十二月二十日,徽宗下诏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,将皇帝专属的排方玉带赐与赵桓,预示着禅位之举。徽宗宣和七年(1125年)十二月二十三日退朝后,徽宗决心禅让,下诏命赵桓进宫受禅。赵桓痛哭不肯受禅,宦官童贯与宰相李邦彦强行将黄袍披在赵桓身上,但赵桓坚决辞让以至生病晕厥。苏醒后,赵桓由内侍拥至垂拱殿受禅称帝,几日后改元靖康,钦宗临危受禅后,大赦天下,奖励诸军,立妃子朱氏为皇后。而徽宗得知金兵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后,便借口去亳州太清宫烧香,仓促南逃避敌。
面对金军的攻势,钦宗缺乏主见,战和不定。最终,钦宗以主战派李纲为尚书右丞、东京留守,指挥军队抗击金兵,保卫京城。钦宗性格懦弱,也想逃走到陕西,李纲几经周折将钦宗说服,朝廷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。
徽宗在位期间,重用了以蔡京为首的一批奸佞之徒,大兴土木、穷兵黩武,又进行了一系列失败的改革导致社会矛盾加剧。赵桓即位后,将宋徽宗期间的奸佞之臣治罪,时被称为“六贼”的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梁师成、李彦、朱勔六人,先后被治罪。
钦宗即位后不久,开封城便被金军围攻,但在李纲的活跃表现下,金军向数个城门发起进攻而未能取得较大进展,有效地组织了开封保卫战。金军便遣吴孝民、萧三宝奴、耶律忠等入城,胁迫宋朝议和。宋钦宗求之不得,不听李纲劝阻,决意求和,命宰相张邦昌为使,以康王赵构为人质,前往金营。自正月十五日起,以种师道为代表的勤王军陆续抵达京城,反对求和割地,钦宗的立场又恢复主战,任种师道统帅各军。靖康元年(1126年)二月,勤王将领姚平仲说服钦宗,实行劫营康王之计,但因消息走漏被金军击败,金军统帅完颜宗望以此为借口指责钦宗违背约定。最后钦宗为了求和罢免了种师道等人,向金称臣,以康王赵构和投降派大臣张邦昌为人质,割让河间、太原、中山三个战略要地为条件进行了和谈。此外,金的岁贡也大幅增长为三十万两白银、三十万匹丝绸和一百万贯钱。
钦宗的求和举措,引起了诸多大臣民众的不满,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,要求恢复李纲、种师道的职务,并取消徽宗朝的“元祐党籍”,迫于压力钦宗同意了群臣的请求。李纲复职后,开封城内抗金热情高涨,金军考虑到当前形势对己不利便暂时退兵,开封城解围。
靖康元年(1126年)三月,大臣汪藻上书宰执,请求迎接太上皇返京。汪藻指出,徽宗在南方开销巨大,令当地百姓不堪其扰,且徽宗在南方也不便于钦宗行使尽孝之礼。因徽宗在南方,钦宗难以真正控制南方,且当时传言称徽宗欲复辟,便采纳了汪藻的建议迎接徽宗入居龙德宫,并派人严加监视。
靖康之变
第一次开封之围解除后,李纲上奏备边御敌八策,但并未得到钦宗的重视。金军虽然撤兵开封,但对宋的战争并没有停止,宋军在与金的作战中依然节节败退,靖康元年(1126年)九月,金军攻陷太原。之后,西路金军顺利南下,相继攻陷真定(今河北正定)、汾州(今山西汾阳)等地,与东路金军会合,于十一月再度围攻开封城,此时北宋朝廷再次发生相位变迁,主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金军包围开封城期间,双方多次遣使进行谈判。钦宗误信宰相何栗、枢密使孙傅,重用道士郭京组建“六甲神兵”,“神兵”出城面对金兵的攻势,一触即溃。十一月二十五日,金军在大雪纷飞中攻破开封外城,京城宋军的抵抗力量几乎被金军消灭殆尽,金军将领完颜宗翰提出让太上皇徽宗亲自前往金营谈判,钦宗无奈以太上皇受惊生病为由,自己代为前往金营求和。十一月三十日,钦宗一行到达青城(开封郊外)。十二月一日,在金人的逼迫下,钦宗命随从呈上降表,向大金称臣,承认天下只有大金一个皇帝,并举行投降仪式。
靖康二年(1127年)正月,钦宗割让两河地区(河北、河南地区),在完颜宗望的强迫下,钦宗前往青城金营。随后,金朝将徽宗与钦宗废为庶人,并封锁南薰门的入城通道,准备另立人主,先后物色了萧庆、刘彦宗二人,但两人都推辞不敢接受。
二月七日,金人要求徽宗及太后赴金营,徽宗不知钦宗已被废黜,希望以自己为质换回钦宗保全宗社,徽宗刚从南薰门出城后便被金人俘虏,被强行脱去了御服。皇后、皇太子等人也被赶往金营。金朝扶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,但张邦昌不愿背叛宋朝,仍以靖康为年号自称臣子。三月起,金人将徽宗与钦宗及宫中官吏、宫人等人押往北方,并将皇宫各类文化遗产洗劫一空。张邦昌率城内百官军民遥辞徽钦二帝,号泣不绝。
五月,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(今河南商丘),给钦宗遥上尊号为“孝慈渊圣皇帝”。在金军的铁蹄下,北方战火连绵不绝,百姓生灵涂炭,不少百姓居家跟随钦宗弟弟康王赵构南迁。赵构在金兵的追击下,历经波折,最终在江南的临安(今浙江杭州)站稳脚跟,延续了赵宋宗庙。
北囚时期
金灭北宋后,将赵宋宗室、宫人等数千余人作为俘虏,分为7批陆续押解北上。其中,第七批为钦宗、太子及宋廷大臣等人,于金太宗天会五年(宋高宗建炎元年,1127年)七月十日到达燕京(今北京),与徽宗会合后一同继续北上。天会六年(宋高宗建炎二年,1128年)徽钦二人奉命去了金朝当时的都城上京会宁府(今黑龙江阿城)。徽钦二人白衣素服,以俘虏的身份参拜了金完颜阿骨打的始祖庙,并觐见了金太宗完颜晟,徽钦二人分别被册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这两个具有侮辱性的封号。次年七月,因岳飞北伐,金为了安全起见将徽钦二人迁往更北的五国城(今黑龙江依兰)。
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,徽宗在五国城病故,按照金朝风俗火化,钦宗身心受到巨大打击。之后,金熙宗将钦宗迁移至源昌州(今北京北部)。在源昌州住了一年多,金熙宗将钦宗迁往条件更好一些的燕京。绍兴十二年(1142年),宋金关系缓和,金熙宗同意韦贤妃回到南宋。在韦氏离开时,钦宗哀求她转告南宋君臣,自己只求回宋,绝无做皇帝的念头。但最终,钦宗身死异国,直到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死讯才传到南宋,高宗为其上谥号“恭文顺德仁孝皇帝”,庙号钦宗。
去世轶事
关于钦宗的死,在正史中并无直接信息,仅有绍兴三十一年(1161年)钦宗的死讯传到南宋朝廷的记录。钦宗之死的记载留于金、元时期的说史小说《大宋宣和遗事》,创作时间距北宋灭亡并不远。其中记载:“正隆六年(1161年),完颜亮宴请诸王及诸大将在讲武殿场阅兵马,令海滨侯延禧(即辽朝天祚帝)、天水侯赵某(即钦宗),分别骑马比赛,在比赛中有一名褐衣人用箭射中延禧心脏,辽天祚帝死于马下。钦宗看见后受惊堕马,女真人以为钦宗已经丧命,因而不收尸,钦宗直接被数百匹马踩死。”在《金史》中,记载了完颜亮掌权期间共杀戮辽、宋皇室人员130名,从侧面上印证了钦宗的死。
陵寝
金世宗大定十一年(宋孝宗乾道七年,1171年)三月,金以一品礼将钦宗葬于巩洛之原(今河南巩义),位于今天的巩义西15公里回郭镇南原,徽宗衣冠冢和钦宗“永献陵”被当地村民称为“二圣冢”。正南5公里,是宋神宗永裕陵和宋哲宗永泰陵区,东西是陵区平原,分布着其他帝后、亲王子孙墓。南宋孝宗给钦宗定陵号为“永献”;遇到忌日,为他祭祀。钦宗妻子朱氏,直到1199年才由其曾孙辈的宁宗皇帝上尊号为“仁怀皇后”,也只是在太庙中又添个牌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5年),宋陵遭受大规模盗掘,徽钦之墓也遭洗劫,但实际上二陵本来已空无一物,徽陵仅有朽木一段,钦陵仅有木灯架一座而已。
家族成员
父亲:宋徽宗赵佶
母亲:恭显皇后王氏
兄弟:郓王赵楷,肃王赵枢,景王赵杞,济王赵栩,益王赵棫,祁王赵模,康王赵构,莘王赵植,徐王赵棣,沂王赵㮙,和王赵栻,信王赵榛等。(除康王赵构外均随钦宗北迁)
后妃:(北上俘虏的第七批,与钦宗同行)朱皇后 ,朱慎德妃,郑才人,韩才人,刘才人,卢才人,何才人,狄才人,戚夫人,郑夫人,蒋夫人,鲍夫人,朱内宰,田副宰,曹内史,卜内史等。
儿子:太子赵谌,赵谨,赵训。
人物评价
钦宗朝重臣李纲对钦宗的评价为:“渊圣皇帝(宋钦宗)勤于政事,但最终导致成为阶下囚的结局,原因在于危机之中钦宗不能分辨忠邪,被小人所迷惑。”
元朝官修史书《宋史》中对钦宗的按语:“赵桓在太子的时候,没有失德的地方。到登基的时候,对于声乐什么的都一无所好。靖康初年,能够治王黼、朱勔等人的罪并将其诛杀,因此金人听说钦宗受禅后,就有了北撤之意。可惜当时乱势已定,社稷无可救药,君臣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共同迎敌,而总是抱着讲和的侥幸心理。最终导致父子二人沦为阶下囚,社稷荒芜。钦宗享国日浅,而受难很多,想来真是十分令人同情。”